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 >> 最新研究成果
名誉 会长:周之良
会   长:魏书生
常务副会长:董奇
常务副会长:龚春燕
秘 书 长:龚春燕(兼)
学会章程
个人会员申请表下载
团体会员单位申请表下载
实验学校管理办法
实验学校申请通知
实验学校申请表下载
普通文章2012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
普通文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
普通文章魏书生应邀重庆讲学深受欢迎
普通文章“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
普通文章50年的尝试教学研究之路
普通文章新学习,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普通文章创新学习:培养创新人才的基…
普通文章继承创新 与时俱进
普通文章国内学习科学发展历史回顾
内容正文 
国内学习科学发展历史回顾
作者:林明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11 更新时间:2011/10/23 23:54:01

  内容提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已步入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建成,必将极大地解放人类有史以来的学习行为,使人类的学习行为由过去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同时将形成生活即学习、学习即创造、创造即生活的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机制。因此建立一门专门研究“学习”的学科,使人们学会学习,显得十分重要,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文中简要介绍了新兴学科――学习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以及二十多年来国内学习科学研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学习,学习科学,学习化社会
  
  20世纪中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爆炸式的增加,作为联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人类重要活动——学习,愈来愈凸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本领,成为信息时代每个人的迫切需要。因此,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很多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把研究目标集中到了“学习”问题的研究上。就在这种形势下,一门崭新的学科——“学习科学”,在中国大地上破土而出,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影响深远。
  学习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并创立的专门研究“学习”问题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类学习活动现象及其规律并用以指导人们的学习的综合性学科。建立和研究学习科学的目的,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使人会学、优学、爱学,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研究学习科学亦是为了改善学与教的关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习科学之所以能够首先在中国大地上诞生,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璀璨夺目的学习思想,而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中国现代的学习理论,就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学习思想这片丰腴的土壤之中,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产物。这同国外的任何学习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差别,形成了中国学习科学独具的理论特色。
  国内对“学习”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研究“学习科学”的时间并不长,仅20多年。以“全国第一届学习科学学术讨论会”(1987年6月)为分水岭,国内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自发地研究阶段(1979——1986):学习科学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文革10年动乱之后,百废待兴,为了弥补“文革”十年的巨大损失,人们为振兴中华而拚命地学习,在全国掀起了空前的学习热潮。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国内一批有识之士,强烈地感到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分别从各自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学习学”(即后来的“学习科学”)的设想。有的人在论著中阐述了自己建立“学习学”的观点,如徐惟诚、王通讯、张笛梅、林明榕、谢德民等同志。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如叶忠海、钟祖荣等人提出了建立“自学学”、“学习方法学”、“读书学”等相关学科的设想。与理论研究并驾齐驱的是实践的探索。1979年10月,河南平顶山市心理学会的同志们首开先河,在该市一些中学开展了“中学生学习心理教育”教学实验,随后北京八中、哈尔滨九中、福建龙岩一中、上海黄埔区、武汉硚口区等学校和地区先后开设了“学法指导课”。山西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农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也开设了学法指导课程。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在各地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开设学法指导课的基础上,一批初步探讨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的书籍与教材也相继问世。
  这个阶段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缺乏交流和讨论,有关著作和文章,大多偏重于学习方法的研究上,理论性不强。
  有组织地研究阶段(1986——):在国人自发地研究“学习”问题的形势推动下,1986年9月,由山西大学林明榕、华东理工学院马千里、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宋琨度等人发起,在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学习科学学术讨论会,就学习科学的有关理论和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成立了“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筹备组”,这是国内第一个研究学习科学学术组织的雏形。会后,经过该筹备组的宣传、联络和组织,1987年6月1日—5日,“全国第一届学习科学学术研讨会暨讲习班”在南京市鼓楼饭店召开了。这次会议完成了三项工作:①来自国内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6名代表汇聚一堂,第一次就学习科学的有关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②举办了第一期学习科学理论讲习班,培养了第一批学习科学研究骨干分子;③成立了“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筹委会”,选举产生了筹委会的领导机构。这是我国学习科学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新兴学科——学习科学诞生了。会议发出了向学习科学进军的动员令,拉开了国内有组织地研究学习科学的序幕。
  南京会议之后,学习科学研究由自发的、分散的研究,走上了自觉的、有组织的研究阶段。由于有了全国学术研究组织的统一领导,研究学习科学的各种学术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学术活动在国内广大地区空前活跃,蓬勃发展。20多年中,共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综合学术讨论会【第一届(南京,1987·6)、第二届(成都,1988·10)、第三届(黄山,1991·10)、第四届(北京,1995·8)、第五届(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北京,2000·1)、第六届(上海,2004·1)】。此外,还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学习(学法)指导与教育改革学术讨论会”(呼和浩特,1992·8)、“香港与内地学会学习研讨会”(香港,1999·12)“创新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重庆,2002·11)等十余次大型专题学术讨论会。在此期间,下属各分支组织还召开了数百次学术讨论会议。
  20多年来,在全国筹委会和研究会的领导下,学习科学研究在理论和应用等六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理论研究方面
  中国学者在这个新学科领域中,探讨和研究了有关“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习的概念和本质、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学习心理、学习思想史、学习指导、学习教育、创新学习、学习与发展、学习结构、学习检测、学习效率、学习伤病、学习道德、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特殊学习等。在学科建设上,研究了从婴幼儿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人(职工)、老人各个阶段学习的特点、规律等理论问题,构建了各个阶段的学习学、自学学、学习教育学、学习检测学、学习伤病学、学习心理学、记忆科学、学习思维学、各学科学习学等数十个分支学科,共出版有关论著70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万篇。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学习科学研究体系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研究范围囊括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在研究中,有关学者提出了“学习概念”、“学习本质”、“学习素质”、“素质学习”、“学习规律”等新理论、新观点,为发展学习科学做出了贡献。
  下面扼要介绍几种观点:
  关于学习科学理论建设。许多同志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建立学习科学的必要性,提出了这门新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有关学者在《学习学通论》中认为,学习科学的框架结构应包括理论、应用和分支学科三大部分。他们还认为学习科学和教育科学是平行的姊妹科学,是人类智力腾飞的双翼,缺一不可。强调研究“教”必须研究“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
  关于学习的本质研究。有的同志认为,“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客观世界(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在主体中内化并使主体发展的过程。用通俗而又形象地话说,学习过程也就是主体对于精神产品的自我生产并自我装备的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人心理机能的改善和提高。
  关于学习概念的研究。有关学者在总结中国古代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习的实际,对学习概念做出了不少的解释。有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实践、获得经验并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知行统一’活动。”有人从大学习观的角度认为:学习就是人类社会或个人获得一种新经验、新素质而从事的活动。还有人认为:“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联系为中介,以思维为特征,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并形成自身知识、技能、行为变化的过程。”等等。从这些定义可以明显地发现,它们都是以研究人的学习为依据而得出的结论,是以人本身的学习活动为前提的。这些理论是区别于西方学习理论的重要标志。与西方学者相反,西方的学习理论大多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得基础上,更多强调的是学习过程的生理机制因素,而没有注意到作为社会人的其它因素对学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比较脱离人类的学习实际,更不能适合现代人学习的需要。
  关于学习基本规律的研究。有关学者在调查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的规律进行探讨。如有人提出了学习的5个基本规律:“终身学习规律、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积累规律、环境制约规律和学习不可替代规律”。有人综合古人的学习思想,提出了“德业相辅、知能相因、序进统一、博约结合、学思相资、温故知新、知行统一”等7个规律,等等。
  关于“素质学习”研究。人的素质培养和发展统称“素质建设”,素质学习和素质教育都是进行人的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构成了素质建设的双翼。但是,素质教育属于人的发展外因,对于素质发展的主体来说,是一种非控制因素。而素质学习则是素质发展主体可以自控的因素,属于发展的内因。人的素质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自我发展。学习所要解决的矛盾是素质发展的根据即根本原因,教育所要解决的矛盾则是素质发展的条件即第二原因。素质教育只有通过素质学习才能起作用。这是因为知识技能、文化修养、思想品德等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外部简单地灌输或移植于人身上的,而是经过人体内部精神上的生产加工,由外部世界向主体(人)心理的内部转化(这一切转化过程,教育心理学上称为“内化”)。这种精神生产的内化过程,就是学习。因此,学习在人的素质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绝不能混淆和等同,更不能相互取代。如果在人的素质建设中,光强调教育的作用,而忽视学习的作用,这样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也是很难奏效的。
  关于学习素质(元素质)的研究。认为在人们所具有的各种素质中,还应包括“学习素质”,学习素质包括:热爱学习的程度、学习观、有关学习的知识结构与学习战略、学习道德、学习风格、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等要素。人们学习离不开学习素质,人的素质建设,更应该将学习素质的培养纳入任务之中。
  关于中国学习思想史的研究。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学习思想,但大都散见于浩繁卷帙的书海之中,亟待搜集整理才能放出异彩来,供研究“学习”和“学习科学”参考,为建设学习化社会服务。二十多年来,有关学者对中国学习思想史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完成并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著和论文,如乔炳臣、潘莉娟的《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龚裕德的《中国学习思想史》等论著。
  关于职工(成人)学习研究。有关学者研究了职工(成人)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探讨了职工学习的规律和原则、本质和形式、过程和环节、方法和途径、评估和管理等理论问题,还探讨了中国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等问题。先后出版了《职工学习学》、《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学习型企业论坛丛书》(包括《学习化手记》、《学习化引论》、《学习化扫描》三部著作)等论著和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组织编纂出版了大型学习科学辞书《学习科学大辞典》。该辞典于1998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收入了20多年来国内外学习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共2000余辞条,90多万字,内容新颖、丰富,是一部研究“学习”问题的重要工具书。
  研究会还承担和完成了有关“学习”问题的国家级、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课题数十项,如: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学习指导的研究”、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2001年还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2006年承担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二、应用研究方面
  我国学习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学习指导教学实验”和“创新学习教学实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习指导教学实验:
  这项教学实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有关研究者和教师先后在大、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进行了学情调查研究,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指导教学实验”(即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实验,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道德、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学习卫生等方面的指导),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使他们会学。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研究会下属各组织,在国内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万所大、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学校,进行了“学习指导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出色的成绩,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多年的学习指导教学实验中,科研工作者和第一线的教师们,创造出了不少优秀的学习指导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大量实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习指导理论和教学方法,出版了一批有关学习指导教学的理论书籍和教材。
  国内学习指导实验具有实验层次不一、实验类型丰富多彩的特点。目前国内进行学习指导教学实验的形式主要有:课程时、渗透式、治疗式、规程式、交流式、读书式、自学辅导式等七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方面,常用的模式主要有:教授式、转换式、点播式、领悟式、内化式、训练式等六种。此外,我们还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多次举办了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讲座,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大量实践证明:学习指导教学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办法。
  2、创新学习教学实验。
  1998年,重庆市教科院龚春燕研究员等人,成立了创新学习研究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创新学习理论与教学实验研究,构建了创新学习的基本模式,提出了创新学习的基本概念、创新学习心理、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指导、创新学习教学等富有新意的理论观点。“创新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人们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他们不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而且还用创新的观念指导学生学习,通过点面研究法,先将形成的理论或创新学习模式在实验点校试用,并深入基层学校听课,和老师、学生座谈,逐渐完善,然后再在更大范围推广。该中心还承担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并以课题为核心,组织重庆市、西南、华中、华南、东北等地区的众多中小学校开展了创新学习教学实验。同时还编写出版了《创新教学研究与探索》、《创新学习与研究实验》等实验系列教材。2004年6月,根据创新学习理论开发的“创新教学智能软件”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推广项目和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全国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近十年来,创新学习在学习科学园地里异军突起,影响很大,2000年8月,《人民教育》第8期,曾用近7万字的篇幅,集中介绍了创新学习研究的成果。
  除上述两方面的应用研究外,有关学者和教师还在一些学校进行了超常儿童学习、学习心理教育、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渗透学习、研究性学习、尝试学习、学习与创造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实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方法。
  三、学术组织建设方面
  科学发展史证明,学术组织建设是建成学科大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因此,20多年来,全国研究会在抓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大力抓了学术队伍的建设。除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外,1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了省一级的学习科学研究会。此外,还组建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学术组织,从纵向上看,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人(职工)、军事院校、自学等各个层次的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从横向上看,包括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记忆科学、学习教育、心理教育、学习能力、尝试学习、英语学习、语文学习、外语学习、现代教学艺术、中小学课程导学、创造学习、创新学习、健康阅读、双语学习、中小学评价、考试、魏书生研究等20多个研究中心。
  四、学习科学走向世界
  近年来,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泰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研究,使这门新学科走向了世界,宣传了学习科学,扩大了学会的影响,提高了国家的声誉。
  1999年12月,由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全国课程导学研究中心和香港教育学院教育基础学院、香港教育学院同学会共同举办的“香港与内地学会学习研讨会”,在香港教师中心召开。这是有史以来在香港举办的与学习科学有关的最大型学术研讨会,8位内地学者与香港学者应邀在会上主讲。有关讲学内容,会后由香港出版的《促进学会学习》一书结集出版,在香港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
  2002年11月,本会和重庆市教科院合办的“创新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召开。美国创造心理学家Y·Youkou教授、英国学者SOE博士和林梅博士、新加坡苏启桢博士、香港詹华军博士、台湾陈龙安博士、国内“创新学习”研究学者龚春燕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2004年4月,我会有关学者赴美国,和美国学者就创新学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我会学者应邀参加了“世界教育大会”和“2004教育发展国际大会”,在大会上作“创新学习四边形评价理论”学术报告。并应邀在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加州大学、查尔斯顿大学等高校讲学。
  2005年10月,本会协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在重庆主办了“全球创新学习大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港、澳、台和大陆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06年,本会继续与美国查尔斯顿大学合作举行“教学艺术与学习技巧”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协助搏鳌论坛组委会、教育部主办了“亚洲教育论坛——科技与创新分论坛”。
  2007年,本会和香港教育统筹局、教师中心、创新教育学会联合召开了“创新学习国际研讨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近200多人参加,国内参会代表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并执教现场观摩课。
  2007年7月,由本会协办、中华创造力研究会(台湾)主办、台北县教育局承办的“海峡两岸创新教育论坛”,在台北县召开,海峡两岸的的学者就创新教育进行了学术交流。
  五、在媒体建设方面,设立了创新学习网站,学习科学博客平台,先后编辑出版了刊物《教育与学习研究》、《创新学习》、《学论》、《学习与人》,报纸《学习周报》和《学习方法报》;通讯《全国研究会简讯》、《职工会员通讯》、《大学会员简讯》、《友善用脑通讯》等。目前《职工会员通讯》已出版532期、《学习方法报》年发行量已突破百万份以上。
  六、开发学习科学新产品,提高学习实效。
  下属各研究中心开发了《健康阅读》、《EBS学习法》、《创新智能软件系统》、《邓式快速记忆法》、《快速作文》、《快速阅读》、《三位一体英语学习法》等多项高科技产品,并编辑出版了与之相应的多套教材,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实效。
  以上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习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概况和取得的成绩。中国学者的最大贡献、最大突破,就是把“学习”问题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范畴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来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门崭新的科学门类——学习科学,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科学,是中国学者的创造,更是中国学者对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我国今后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胡锦涛同志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因此学习科学的建立和研究,已愈来愈重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全国研究会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学习科学基础理论建没,紧紧抓住重大前沿课题,扩大学术研究战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早日建成学习科学的学科大厦做出贡献。

  2007年10月于太原市

  主要参考文献
  林明榕等总编:《学习科学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林明榕主编:《学习学通论》,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谢德民主编:《论学习—学习科学与学习指导的探索》,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乔炳臣、潘莉娟:《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蔡棋瑞:《职工学习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龚春燕:《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林明榕男,1937年11月生,海南省琼海市人。山西省政协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曾任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是学习科学的倡导者和创始人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以及全国学习科学学术组织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筹委会主任、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有关事迹被收入《学习科学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华当代名人辞典》等辞书。)
  


文章录入:liqiang    责任编辑:liqiang 
 
  • 上一篇文章: 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
    重庆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兴隆路20号708室 邮编:40002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23-67001468(传真)
    北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善缘街1号立方庭2段315 邮编:10008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52909593
    Copyright 200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2026世界杯下注平台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世界杯下注官方网 .
    渝ICP备10002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