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 课题研究 正文内容

2013年度规划课题“中学生物学科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是我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深刻学习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情况下开展的为探索生物学科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改良教学方法,使之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及个性化。在探索中,参与课题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与学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师们的教学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有效,积累下来的资料为以后的生物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方法、中学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学改革至今10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与学的理念日新月异,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诞生并深入人心,因此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并使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东厦中学是省一级中学,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第一批试点单位,区教育局在我校设立金平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和金平区学科工作室。我校一直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承担课题的形式推动研究工作,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鼓励学校教师以行动研究的形式,针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研究。学校重视教师个性化成长,我校生物组教师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在30周岁左右,是一个富有活力而经验不足的集体,在教学理论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近年金平区启动教育创强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就学难的实际问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在政府的指导下,我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但由于市区各所省、市、区重点中学相继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生源质量却有所下降,学生的学力参差不齐,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提出中学生物个性化教学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实效、可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概念界定

个性化教学方法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以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高效学习为目的,根据实际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组合而成,或是将某种教学方法进行改装。个性化教学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

三、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师通过设置学习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运用其已有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整体的。认知学习论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尤其受到重视。

2、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建构主义本身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调整教师的角色,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生物教学,教师本身除了是教学者之外也是学习者,这与我国教育传统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理论不谋而合。

3、有效学习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学生是否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4、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课标》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纲要》提出:学校教育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的关键在于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通过《中学生物科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成长,探究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通过研究改革生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1、针对本校特点和生物学科特色,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中间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度身定做适合本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为促进我校生物科教学服务。

2、充分利用研究成员均是一线老师的有利条件,研究学生学习行为,为所教学生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通过实践操作,修正教学方法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将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并能有一定推广价值。

 3、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于教学活动,为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和课题研究提供可信可靠的依据。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及成果形态

1、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

2、研究步骤:

(1)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主要成员会议,布置研究工作,确定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计划。研究、实践、资料积累。

(3)反馈、总结、提升和推广。

(3)形成研究报告。

3、成果形态:

   (1)个性化教学系列论文     成果形式:研究论文集

   (2)个性化同步学案         成果形式:高中同步学案

   (3)个性化研究过程资料   成果形式:课例资料(课件、教案和课堂实录) 主题活动资料(发言稿、课件、活动记录、资料性照片)

   (4)中学生物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六、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生物教学举例荟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

    [5] 生物学教学.陕西示范大学

    [6]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研究成果

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学习了前沿教学方法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构建了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法,形成多种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利用自编的高中生物科学案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所教班级的生物科学习成绩等各项评比均高于其他班级。高三年级的教学效果尤为突出,在质检考试、模拟考试中全市排名不断刷新纪录。在探索过程中,所构建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所撰写的论文集和编写的学案,得到赞同和认可,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

(一)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课题组的教师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所有教学行为都是有一定教学理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及时更新是优质教学行为的重要保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制定学习计划,邀请高校教学专家为教师们进行讲座和交流,邀请市生物学教育专家长期指导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输送教师外出学习,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交流学习心得和教学心得,与兄弟学校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在各种形式相结合的理论学习中,课题组教师们学习了先进教学理论,吸收与新课改相结合的教学,明确了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已有的问题,以一种反思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在运用自己认可的教学理论,付诸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主动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结构,使自己得到理性的升华。

(二)利用同课异构活动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在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采用“同课异构”这种特殊的形式,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种种差异的比较和研讨,研究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情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这种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和探讨。比较传统的单人公开课,同课异构活动有以下几个优点:

1、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和能力

传统单人公开课,教师任意发挥,因为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比较,在各个细节的处理上,教师可以比较随意。这样的课认真看待和准备的教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而我们也曾经听过一些马虎应付的课,淡然无味无所收益。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在准备公开课时会有一定的压力,两位老师在众多同行面前就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比拼,自然会将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别出心裁,希望能比对方更甚一筹,这样的良性竞争下,大多是耐人寻味的精品课。

2、更能激发听课者的思考和点评

    同课异构活动对听课的教师收益也颇大,他们能在听课中去仔细地观察、深入分析,对照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以往的单人公开课因为没有比较,不能直接发现问题,或者当问题不大时,评课者也是褒多于贬,没有深入研究,如今有了这种形式的教研,大家能直接进行比较,听出的意见更有说服力,很多教师也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高手过招,彼此收益

    同课异构活动通常是两位老师高手过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会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教学结构,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精品。同时,教师也会观摩到另一位教师是如何处理相同的这节课,当中哪些是自己不足的,未能做到的。这样就更直接获得成长。

    在一开始推行同课异构活动时,我们选择了高二级两个面上班级,由高二级林楠华和林霞两位老师就《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这个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在此次“小试牛刀”过程中,两位教师对同课异构的理解更多强调“异”,为了体现“异”,两位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彼此备课的方向。林霞老师以题带动新课的学习,林楠华老师则是以问题导学法为主。我们初次尝试同课异构,认为“同课异构”活动就是要强调“异”。这只是对同课异构表层的认识。再后来的活动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同课异构应该更强调的是:为何而“异”?

(1)为学生而“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也都对关注和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是学生从自身的认知起点出发,向课堂学习目标不断渐进与逼近的认知发展过程。就这一过程来说,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这一过程的距离长短,而适宜的距离空间是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所必需的。其实,有的时候,学生在理解、构建新的知识的时候,虽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但却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已知”上并不是一张白纸。可实际上,很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经验,将学生作为零起点进行课堂预设。鉴于此,我们的备课预设或课堂上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并从中开始。

(2)为教师而“异”

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程。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只是有时我们不自觉罢了。而这种底蕴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的管理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综合课程中,原有学科背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必然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差异中的大多数是无法改变的。这个也是为什么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很难移植的一个根本原因。

同课异构模式,既是新课改进一步深入、深化的研究课题,也是新课改探索和课程内容在具体到课堂时教学手法多样性研究的对象,还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性研究的内容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具体反映。我们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更深入。更透彻。

    (三)构建个性化教学方法,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滚雪球”教学模式

“滚雪球”教学模式是将旧知识的复习融入新课教学中,在教学中建立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这种条件下纵向横向地拓展知识,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拓展能力。中学生物学如同一棵大树,主干知识为中心,向外伸出许多侧枝,侧枝又有分叉。侧枝间、分叉间又有交错。对于大多理科生来讲,生物具有文科的特点,知识点较多较杂,如果没有及时梳理清楚,很快就会遗忘。在生物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十分适用的,以教师为推手,创造条件,将学生的知识“雪球”越滚越大,在“滚雪球”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每个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能构建出高中生物的知识框架。在本课题研究前和研究中我们在高二级共实施三个研究循环,我们运用“滚雪球”教学模式的自主复习资料,高一所学的必修1、2分为六个专题,在进行新课讲授时对旧知识进行同步复习。在实施过程中,突显该教学模式的几大优点:首先是整合教材,拉长战线,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其次是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集中精力逐个突破知识漏洞,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是精练精讲借题发挥,联系归纳知识点,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考点。最后是学生记“点”,教师连“线”,教学相长。教师如何将“点”连成“线”了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任意两点能连成一条直线,任意两个知识点都有关联的,关键看教师如何牵引、拓展、延伸。从实施效果看,学力较好的同学能扫清大部分知识盲点,初步掌握各大考点,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学力较差的同学能明确自身的知识漏洞,初步掌握主干知识,形成较小范围的知识体系。中学生物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一个生物学的知识框架,向他们展示一幅较为完整的生物科学的画面,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我们对高二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他们将知识联系起来,虽然觉得在学习过程中对全程考查觉得比较困难,缺乏信心。但随着课程的推进,知识系统性加强,学起来更轻松。大多数学生支持在高二年级开展“滚雪球”教学模式。

2、“任务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任务中,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探索和完成任务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技能,还能培养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创造了“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卡”教学模式是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原理,在实际操作中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任务,在教学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制作成“任务卡”发放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在每个教学内容的学习中逐渐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师生进行评价。所谓“任务卡”是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任务卡”能更直接呈现出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优势和教学理念。

“任务卡”的实施步骤是:

          在教学实践中,“任务卡”教学模式有两次与其他教学模式碰撞的实际操作。在2013年4月份,课题组邱少冬老师和汕头市金禧中学夏秋霞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课题为《孟德尔杂交实验(二)》。邱老师运用“任务卡”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卡方式将一节课分出四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处理方式促进了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能通过任务卡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再呈现学习结果,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卡的形式指向性明确,充分体现了“驱动式”教学的优势。夏老师采用的是“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则将一节课的脉络很清楚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边学边记,并能通过导学案预知下一个知识模块,较快跟上教师的节奏。两者各有长处,但“任务卡”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施的效果比“导学案”更佳,表现在实施效率更佳、学生参与更踊跃。在2014年12月份,课题组林楠华老师参加区青年基本功比赛初赛,课题是《种群的数量变动》。林老师运用“任务卡”教学模式,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大比分获小组第一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获得评委老师的赞赏。通过这次比赛,更加凸显“任务卡”的优势,简洁明了的“任务卡”能使生物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解为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操作上比较直观,可行性强、目的性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3、学案导学法

学案导学法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法。具体方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份导学学案,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协作,组间互助,通过多种形式解决问题,最后师生总结、评价,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上的构建。学案导学法的优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法在开始课题研究前已经出现“雏形”,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公开课中逐渐尝试学案导学法,尝试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案模式。

学案导学法实施步骤:

学案是为学生的高效学习而准备的,是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学习过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原有的求知欲望。以书面的形式予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且是学生的“家庭教师”,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延续到课后。

在尝试“零碎”设计学案实施学案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学案的意见和学习效果,不断优化学案设计方案,集体编写学案运用于日常教学中,高中三个年级的学案已实施两年,效果明显。以2014-2015年度东厦中学高三级为例,该年级学生在高二、高三均使用校本编辑的学案,在最近一次期末全市统考中位居金平区第二名,全市第十六名(我校生物科在市级考试中最好的名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案导学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较好地挖掘出学生潜力,培养了创新能力。课堂上民主气氛浓厚,师生间由对立转为平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运用个性化教育评价,反馈教学行为

教育改革在我国已开展多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潮流正席卷全国各地,建立合理、客观、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应是这次课改重点之一,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成功素质教育成功的标志。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自我完善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个性化的教育评价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情将各种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过程的评价和结果的评价,学生个体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学习反馈,教师则能跟踪学生的情况并掌握教学效果。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从学生个体出发,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生物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样评价结果客观可信,能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

个性化教育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①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评价学生,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②注重动态式的教育评价,更多激励促进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培养生物科学素养;③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客观及主观相结合的评价更具有合理化,指向性更加明确;④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三者的评价比较科学,具有客观、真实、全面的优点。⑤师生正面对待评价结果,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自己的优劣所在及努力方向。

教育评价像一支无形的指挥棒,好的教育评价要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和激励学生更多、更好地投入学习,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育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同样教育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分析和诊断,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完善的人格,让孩子不拘泥于成绩,而是能通过成绩看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个性化教育的魅力所在。

   (五)编辑个性化学案,优化课堂教学

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很多中层生、学困生完成不到位,知识的拓展和提升很多上层生也不能自觉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拓展,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这种矛盾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形成一套适用于我校学生的个性化学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意义。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两年的编辑和实践,我们逐渐形成适合于本校高中部学生的个性化学案。

高一年级的自编学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知识清单(教材的基础知识,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要点小结(知识分点进行阐述和小结,用于课堂点拨和课后复习)。考点专练(考点针对性训练)、课时达标检测(课时作业)。高一年级的自编学案的特点是:1、能有效做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作用,学生在知识清单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预习,填写专业术语和重要语句。知识清单也是教师上课思路,能让学生预知教师授课思路,更快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2、能有效做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指导学生课后复习的作用,要点小结使教师对重要知识的讲授的纸质为依托,方便学生课堂上对要点的标注,缩短记笔记时间,以及在课后进行复习。考点专练能及时反馈学生对该考点的学习效果,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学案的满意度约有六成,觉得比较满意的是考点分析部分,有43.63%的学生觉得考点分析最能帮助他们,希望学案中能增加更多解题思路。

高二年级的自编学案有两套,一是配套“滚雪球”教学模式的自主复习资料,一是配套高二年级必修3、选修3的同步学案。“滚雪球”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是对高一年级学生所学的必修1、2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高一级生物教学任务繁重知识密度较大,而学生往往不够重视,知识点的遗忘率很高,难免有知识漏洞,而这个查漏补缺的任务就落到高二级的教学工作中,而高二这一年要完成必修3及选修的教学任务,在高二生物教学中实施“滚雪球”教学模式能协调新课的教学和旧知识的复习之间的关系,做到新课、复习课两不误。这套自主复习资料对必修1、2分六个专题,每个专题有夯实基础(教材重要知识点的填空)、专题精练(精选针对专题的题目进行训练)两个部分。这套自主复习资料的特点是: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自主复习,按专题重温知识。学生复习在先,教师点拨在后。2、注重基础和思维提升相结合。3、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在评讲习题过程中“借题发挥”,从一道题甚至一个选项出发,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归纳知识点,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考点。另一套同步学案服务于高二年级的必修3、选修3的新课教学,主要分为知识清单(知识点基础填空)、例题详解(对应考点的例题,有详解)、基础落实(考查基础)和能力提升(考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个部分。本套学案的优点是:1、例题详解分考点精选例题,并有详解,有利于学生课后加强理解;2、课后训练题分基础落实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分层布置作业和评讲练习。

高三年级的复习资料分一、二轮复习资料。在经过一年的实践后,2015届高三生物的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实现新的知识整合形式,我们将整个必修和选修整合,分十大专题,每个专题开头有本专题的高考导航(2015年高考考纲要求)和教材范围(本专题涉及的教材内容),再分出不同考点,每个考点分知识清单(课本基础知识填空,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思维辨析(考点的知识辨析,单个知识点的辨析)、核心考点分析(教学内容涉及的考点全面解析)、典例及跟踪训练(对应核心考点分析,用于课堂形成性练习)四个部分,并配套有课时作业(单独成页,可按照教学进度作为作业)。高三年级一轮精品资料的优点是:1、整合性一轮复习,如专题一整合了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物质必修二第三章第一、二节基因的本质(DNA)及DNA的复制、选修一专题五第一、三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及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将教材中与物质有关的内容整合起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2、多维度检查学习效果。思维辨析以判断题形式呈现单个知识的思维判断,对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进行矫正。典例后配套的跟踪训练及时检查典例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在第二节课进行评讲。

高三二轮生物科复习精编资料分为知识网络(教材知识网络,标注知识点的考查方向)、思维辨析(该专题基础知识的辨析)、高频考点(详尽考点解析,用于学生自学)、典型例题(针对高频考点的典型例题,用于课堂教师评讲点拨答题技巧),配套专题过关训练(分基础篇和提升篇,不同层次的学生着重完成对应训练)二轮复习精编资料的优点是:1、作为一轮复习的延续,知识层面上与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互补和有所提升;2、发挥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动性,高频考点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师只是对个别难点进行点拨;3、专题过关训练分层次,能更有效提高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自编教辅资料个性化的优点。这也是我们在2014届高三生物科二轮复习资料的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改良的结果。

自编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编辑学案的过程对知识体系,教学重难点,典型例题的理解达到更高的水平,在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时更加得心应手,备课、上课的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中学生物科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深刻体会到有方向、有探索、有思考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个性化的教学应该得到推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知识的高效传递,所谓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