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课程建设与评价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6日上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主办的全国创新课程建设与评价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郭永福教授、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新洲编审、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书记李越教授、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世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韦巍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小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虞立红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龚春燕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会上,龚春燕作了“创新课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主旨报告。龚春燕提出了创新课程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课程是基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而设计;提出了“学生发展本位课程”的创新课程观,从知识本位课程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提出了“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创新课程的六元素,即“目标、实施、结构、评价、内容、形式”的全方位把握。
于世洁从高考制度改革入手,讲述了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Advanced Placement)和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中对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训练的差异。他基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提出了“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的大学和中学的教育衔接课程。
与会专家围绕大学“创新课程的建设与评价”议题展开讨论。周之良教授对创新课程的研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明确创新课程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从知识传授到智力开发;二是要明确创新课程的主体性,由此引发新时期教师培训问题的思考;三是要重视创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四是创新课程设计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五是注重创新文化的引导性。
郭永福副会长指出,创新评价是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校应该像一个丛林,学生凭本性自由活动,享受各种各样果子的盛宴。”他强调,创新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
张新洲、辛涛、李越、边玉芳、虞立红、程凤春等专家都对创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内容选择、服务对象、功能性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广东、江西、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市学校代表近60人参会。
- 上一篇:全国创新课程建设与评价研讨会在京召开
- 下一篇:2026世界杯投注网址!